本研究室以動物生理生態學研究為主。主要探討環境變化時,動物的生理狀態如何變化,以及探討在不同時間尺度下(短期或長期),動物如何以生理的方式適應環境,以提高未來存活與生殖成功機會。一直以來,主要以生活在極端或特殊棲地的兩棲類蝌蚪為題材,包括以溫泉為繁殖棲地的周氏樹蛙 (Buergeria choui) 與太田樹蛙 (B. otai) (過去這兩種是鑑定為日本樹蛙B. japonica)以及以海邊半淡鹹水為繁殖環境的澤蛙 (Fejervaya limnocharis) 或食蟹蛙 (Fejervaya cancrivora) 蝌蚪,研究主題涵蓋溫度生理學 (Thermal physiology)、生活史特徵 (Life history traits) 理論以及滲透調節生理學 (Osmoregulatory physiology)。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
1. 溫度生理學 (Thermal physiology)
結合各種溫度生理學指標去探討氣候暖化 (climate warming) 對台灣兩棲類的影響,包括溫度耐受度、溫度馴化能力、溫度偏好與代謝生理的研究。
2. 環境因子變動對有複雜生活史(complex life cycle)動物生活史特徵的影響
探討因子包括非生物性 (溫度、鹽度與乾旱) 與生物因子對蝌蚪存活、成長發育、變態特徵與變態後表現 (包括形態、生理與行為) 的影響,非生物性因子影響的研究,包括鹽度的影響:澤蛙 (Fejervarya limnocharis) 與食蟹蛙(F. cancrivora)蝌蚪;溫度的影響:周氏樹蛙 (B. choui)、太田樹蛙 (B. otai) 以及長腳赤蛙 (Rana longicrus) 蝌蚪,以及乾旱的影響:面天樹蛙 (Kurixalus idiootocus) 蝌蚪;而生物性因子,主要探討過蛙蠅 (frog fly) 對翡翠樹蛙(Rhacophorus prasinatus) 蝌蚪,未來也考慮研究雙翅目 (Diptera) 或蜻蛉目 (Odonata) 的幼蟲與暫時性水域生活的蝌蚪的種間互動。
3. 兩棲類動物滲透調節生理學 (Osmoregulatory physiology)
主要探討半淡鹹水環境生殖的兩棲類 (澤蛙與食蟹蛙) 的滲透調節機制(透過個體、細胞與分子的層次的瞭解)。此外,也正在嘗試研究外來入侵種克氏原螯蝦 (Procambarus clarkii) 的滲透調節生理與蝌蚪種間互動研究。
4. 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與族群監測
包括無脊椎與脊椎動物,研究過包括宜蘭蝌蚪的生物多樣性、觀霧山椒魚 (Hynobius fucus) 族群分布與監測、以及陽明山地區臺灣獼猴族群分布與人猴衝突研究,目前主要進行的是石門阿里磅地區台北赤蛙的族群監測與棲地利用,以及利用自動相機監測阿里磅地區的哺乳動物時空分布。此外,目前也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研究外來入侵種克氏原螯蝦族群生態,以及在天母古道研究鉛山壁虎 (Gekko hokouensis) 族群生態與寄生蟲的關係。
5. 國際合作
目前主要的合作單位包括西班牙國家高等科學研究委員會 (Biological Station of Doñana , CSIC, Sevilla, Spain) 濕地生態研究室 (主要為生理生態學研究),以及日本琉球大學 (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) 教育學部 (主要為東亞兩棲類分類與生物地理研究探討)。
追蹤台北赤蛙 | 追蹤台北赤蛙 | 追蹤台北赤蛙 |